◎文/本報全媒體記者 駱耀明通訊員 曹平 郭強 圖/通訊員 新宣
近年來,新沂圍繞“納山入城、碧水繞城、綠蔭滿城”的理念,將環繞主城區的沭河、新戴河、城中引河、臧圩河等沿河景觀帶有機融為一體,打造總長約10公里的“城市水環”,串聯起了城市自然人文景觀,服務了百姓休閑游憩健身,促進了城市綠色協調發展,讓人民群眾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。
串起居民幸福之路
每當暮色降臨,華燈初上,家住沭河之光景觀帶附近的王女士都要帶上家人去景區走上幾公里,感受這里原生態的美景,她說:“這里的風景好,一家人吃完晚飯出來散散步、聊聊天,很愜意。”
新沂市將水環打造成獨特的濱水綠道,在河流迎水坡栽植成片花灌木,沿水邊栽植多種水生植物,展現自然秀水之美,引導游人近距離接觸濱水風光,拉近了市民與水的距離,展示了城市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環境,進一步彰顯了濱水生態園林城市的獨特魅力。
既有自然之美,也有人文之美。新沂市整合了水環周邊現有的文化景點,融古鑄今,展示舊石器時代、東周、漢代、三國、明清、民國等歷史時期的新沂地域文化,讓市民、游客可以“十里閱千年”,感受新沂的特色文化。
水環建設還承載休閑游憩、文化體育等多元化功能,步行道沿著水環延伸,在水環區域分散設置了健身廣場、足球場、籃球場、網球場、輪滑場等運動場地,為市民提供安全、舒適的娛樂和健身場所。水環的打造已經潛移默化地改變了當地老百姓的生活方式。
延伸綠色發展之路
讓老百姓親近自然的同時,城市的管理者也在思考,如何通過水環建設,推動城市新業態的發展,不僅實現“綠水青山”的生態價值,同時,創造性地植入了一批新經濟業態,實現了“金山銀山”的價值轉換。
為滿足游客旅游觀光的需求,結合水環布局,新沂市著力打造水環商圈,投資1.58億元建設了花廳水街,水街是以花廳文化為主題,具有新沂地域風情特色商業街區,水街集文化性、景觀性、商業性為一體,包含電影院、酒吧、餐飲等功能,目前項目已完成主體建設,正進行二次結構及部分內裝施工,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提高市民休閑娛樂生活品質。
“花廳水街的打造致力于推動水環功能復合疊加,它不僅是復合型活動場地,還是高品質的旅游場景及新經濟消費場景。”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。
正是這樣的功能疊加,讓水環超越了其作為城市慢行系統的使命,逐漸演變為水環經濟帶,將不僅帶動文體旅商融合發展,更為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具體的應用場景、為新興消費市場的培育提供了載體支撐。
筑起城市健康之路
“以前,河里的水都是渾濁的、岸邊都是垃圾,現在河水干凈多了,岸邊花草飄香,每天清晨到河邊轉轉,感覺一天都神清氣爽的。”家住新苑小區的張大爺,今年已經70歲了,見證著沭河周邊環境的變化。
作為江蘇省農化工基地的新沂市,傳統產業比重大,高耗能、高排放企業密集。城區的河道臭氣熏天,夏天市民都要掩鼻而過。由于河道水體污染嚴重,河底淤積過厚、水質惡化、黑臭現象突出,沿河環境臟、亂、差,社會各界反響極大。為徹底整治水環境,自2009年起,全面啟動“城市水環”項目建設。在水環延伸到的地方全面實施黑臭水體整治和山體生態修復,全面清理排放廢氣企業,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,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提高。
水環建設不光在“面子”上,也滲入了“里子”。“我們在水環建設中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。”沭河之辰項目負責人介紹,作為“城市水環”沭河景觀帶南段重要節點沭河之辰項目利用原始地貌和水系條件,在保護修復區域內生態環境的基礎上,將原有溝塘重新修整、溝聯,并與沭河水系聯通,重點打造出一批能吸水、蓄水、滲水、凈水的“海綿體”,進一步改善城市水生態,提升城市品位,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。
標簽: 新沂城市水環盡顯生態活力